最近,在某购物网站购买电子产品支付时,刘女士在付款界面发现使用盛京银行的卡付款有一定的优惠,于是她将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内余额转账至盛京银行付款。
多次输入支付密码后,付款并未成功。于是刘女士联系了该行客服,得知因该卡片长期未使用,该行已对部分功能进行限制。目前,该卡可以收款但不能进行付款,需要客户本人带相关证件到开户行网点恢复相关功能。
【资料图】
与刘女士有相似经历的客户不在少数。据记者了解,限制卡片功能到达一定时限后,银行将对长期不动户和余额为零的账户进行清理。
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近期,已有20余家银行发布开展个人长期不动户清理相关公告。一般情况下,多数银行在清理前,会限制账户交易,并以短信形式通知客户。少数银行则会直接清理余额长期为零的账户。
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此次清理的账户主要是长期不使用的账户,也就是常说的“睡眠账户”。清理这类账户的主要目的既是提升银行的服务效率,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账户安全。
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银行此举是为了促进客户合理使用账户资源。
偶现“误伤” 且后续手续繁琐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可以自动甄别长期不动户,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个别银行被清理的账户中包括基金开户的账户和股票开户的账户。虽然这类账户可能在一定期间内显示余额为零,但是客户赎回基金时还需要开户时用银行卡才能办理,且到基金公司补办相关手续非常繁琐。
北京的王女士最近便遇到了这个问题。她在赎回基金时发现银行卡因长期不用,已经被注销。银行表示已经注销的卡片,不能再办理相同号码的卡,只能再办一张新卡,后续需要联系基金公司处理。
记者联系相关基金公司客服了解到,购买基金的资金只能通过购买时的账户原路赎回。如果卡片被注销,可以办理同一银行的银行卡,并通过该基金公司App或微信公众号联系客服提交申请并出示新旧账户为同一人的证明等材料办理。
相比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换卡则相对容易。广发证券北京西城某网点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网点经常会遇到类似银行卡注销或客户想换绑银行卡的情况,该网点会根据客服的账户情况,引导客户通过广发证券App或邀请客户到网点办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以“大数据”为手段误伤正常客户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业务判定规则简单粗暴,二是配套的执行动作不到位。事实上,与其限制或冻结账户、甚至断卡后再告知客户,不如在执行动作前先与客户联系,确认客户真实身份信息和相关账户的实际使用状态,如果客户是长期低资产、不活跃客户,还可以借此风险提示动作维护客户关系,促动客户活跃和挖潜更多行外资金。
恢复功能时应避繁就简
金天认为,在银行卡(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阶段,很多银行都曾对客户经理办理数量进行考核。部分银行一人持多张银行卡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占用了银行系统资源,将睡眠卡、低效卡实施清理后,对于银行系统也可以起到优化作用。对于被“误伤”的银行卡,在恢复功能时应采取避繁就简的措施。
目前,多数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恢复功能时,需要客户本人到任一银行网点甚至开户行网点办理。大型银行主要通过手机银行App办理。
盛京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恢复账户功能时,需要核实客户的信息,用卡情况,主要用途等。该行原则上要求客户到开户行网点办理恢复账户功能,如果客户确实不方便,该行在同一城市范围内的网点可以协助办理。目前,该行暂时不能通过手机银行App办理,未来会逐步优化相关手续。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