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沭浈
【资料图】
身边总会有一些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直面困难、勇于挑战、积极进取。江西省武宁县组工干部陶成扎根在基层广阔的天地磨砺成长,积极投身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重点工作一线,致力于练就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过硬本领,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项目火线当先锋,勇挑重担善攻坚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脚踏实地、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是新时代组工干部“提振干事精气神”的主旋律。
“好的,这是需要提交的材料台账,你看下还有哪些没有准备好,我去部门跑手续,争取在这个月就完成规上企业申报工作。”当江西泰盛智能家居产业园会计找到陶成商量企业申规事情的时候,他热情帮助企业对照台账准备资料,并加急协调手续,帮助企业在当月申规成功。
江西泰盛智能家居产业园,是甫田乡引进的“5020”项目,投资总额21亿元。为了加快推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陶成风雨无阻,周末不停、节假不休,每两天要去项目跟进施工进度,了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向上级报告并解决诸如等资金、用地等困扰企业问题7个。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遇到困难,打电话给陶主任,他总会热情的帮助我们解决。”微企绘工作室负责人吴楠说道。微企绘工作室于2022年10月份入驻武宁县数字经济产业园,这一引进帮助甫田乡填补了数字企业领域招商的空白。从了解企业意愿,到帮助企业解决办公场所装修、人员入驻、员工保障等各方面问题,一个多月的时间,陶成忙里忙外,得到了企业的充分信任。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陶成的工作又何止这些。白天跑企业,晚上写材料、做宣传工作,基本每天晚上都是挑灯奋斗到2-3点,甚至是通宵。笔者找他了解情况的时候,他说:“一年以来,休息10来天吧,大部分时间是在2点以后睡的,通宵也有,大概有26次吧。在省级以上媒体上稿30余篇,加上汇报材料的话,应该码字有50万左右吧。”
苦吗?苦!累吗?累!那你为什么要坚持?
“因为我每当听到企业家对我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每当看到企业的发展难题被破解,我就更加坚定要进一步做好服务,让企业家愿意投资武宁、留在武宁、建设武宁。”
战疫前线打头阵,恪尽职守践初心
同病毒较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艰苦战斗;与疫情赛跑,是一场刻不容缓的生死竞速。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主战场”上,陶成主动请缨,以身作则,冲在疫情第一线。
“陶主任是甫田的好干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在这里隔离有陶主任这样的领导真是幸福。”“感谢政府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感谢陶主任给我们送温暖!”……这是在甫田乡隔离点隔离的群众发在工作群里的溢美之词。他们一致称颂的陶主任正是陶成。
2022年11月23日,新一轮疫情让这个美丽的县城再度陷入紧张状态。彼时正在忙于工作的陶成在得知要设置临时隔离点,主动请缨接下任务,直奔防疫“主战场”,用心用情为隔离点群众送物资、送温暖。
30日,气温骤降,很多在隔离点的群众没有带足御寒的衣物。陶成就化身水电工,一一帮每个房间接通电,配置了小太阳取暖器,让每一位在隔离点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政府的温暖。看到有群众实在是穿得太单薄,他就把自己所有厚衣服送他们穿,自己仅穿两件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三天里,他总共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没事,我年轻,能扛。”面对同事关心的询问,陶成总是这样说。当然,也有他扛不住的时候。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的他只能偶尔抽空在微信上跟孩子们聊聊天,4岁的女儿跟别人说,“爸爸住在微信里”,听到女儿的话,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谁不想守着平常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温馨?可是我身后这老百姓的平安健康,需要我们来守护,这是我们的责任。”陶成说道。
乡村一线办实事,服务群众甘奉献
“我还是想到一线去为群众服务。”2021年3月份,在国考进入中央某部委面试与省考冲突的时候,陶成背着家人的指责和朋友的不理解,果断作出了要去乡(镇)的决定,当即向组织递上放弃面试申请。
“为群众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们要真正去帮助群众办实事”。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7月份入职乡镇后,陶成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
因为是外地人的缘故,在杨廖村包村期间,从最初需要依赖村干部翻译,到后来能够基本理解当地土话。他平时没事就去村民家里转转,一开始交流不便只能看看村民的家庭情况,到后来村民都愿意来找他聊天。
脱贫户徐臣荣家里情况较为特殊,加之对帮扶政策的不理解,对包村干部有些抵触情绪。得知这个情况后,陶成主动接过任务,自掏腰包买了一些水果,到徐臣荣家里嘘寒问暖,帮他打扫房间卫生、做家务。在建立好情感联系后,徐臣荣终于说出了抵触包村干部的原因。于是,陶成耐心的给他宣讲政策,并循循善诱开导他要靠自己双手创造更多财富。在陶成的劝导下,徐臣荣终于放下了心结,也提振了致富信心。
产业是村有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驻村期间,陶成积极了解村里产业情况,并帮助解决宣传、销售等系列问题。2021年10月份,村支书马先宁告诉陶成,村里油茶有几十万斤,市场收购价格非常低。他立马查找销售渠道,通过电话对周边市县油茶价格进行调研,托同学、朋友帮忙了解市场行情。是年12月份,当他了解到杨廖村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为助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经过10多天的调研撰写的《留清新乡愁 建秀美乡村》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并被中国故事、澎湃新闻等央级媒体转发,为杨廖村发展茶、旅游等产业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调研。
“把青春播撒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他在日记里郑重地写道。
关键词: